“此舉對解決企業‘急難愁盼’問題,尤其對那些不小心被列入‘失信名單’的企業來說,意義重大!”3月28日,煙臺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正式印發《關于開展行政處罰信息信用修復協同聯動工作的通知》,建立行政處罰信息信用修復聯動工作機制。
推動信用修復標準和結果互認,加強信用修復業務協同和信息共享,對于企業來說將大大加快信用修復效率。《通知》明確,聯動機制要實現“信用中國(山東煙臺)”網站、“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山東)”、煙臺市公共信用信息平臺,以及各區市信用平臺和信用網站的信用修復,真正做到“政府多跑路、群眾少跑腿”。
具體流程上,《通知》規定,發展改革部門自收到國家行政處罰信用修復決定之日起2個工作日內將信用修復結果推送至行政處罰認定單位。認定單位自收到發展改革部門推送的信用修復結果,依據有關法律法規在本單位門戶網站終止行政處罰信息公示,并按照“誰認定、誰修復”原則,3 個工作日內撤銷在“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山東)”公示的行政處罰信息。市場監管部門自“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山東)”收到相關認定部門提供的信用修復信息后,5個工作日內配合在公示系統中停止公示、標注失信信息。
《通知》同時強調,各部門、單位不得以任何形式向申請修復的信用主體收取費用。有不按規定直接或變相向信用主體收取費用的行為的,將依法依規追究相關單位和人員責任。
此前,根據國家發改委相關通知,按照失信行為造成后果的嚴重程度,行政處罰信息劃分為涉及嚴重失信行為的行政處罰信息和涉及一般失信行為的行政處罰信息。涉及一般失信行為的行政處罰信息自行政處罰決定之日起,在信用網站最短公示期限為三個月,最長公示期限為一年。涉及嚴重失信行為的行政處罰信息自行政處罰決定之日起,在信用網站最短公示期限為六個月,最長公示期限為三年。
數據顯示,截至目前煙臺市累計引導和幫助1700余家企業修復失信記錄2731條。
市發展改革委認為,行政處罰信用修復聯動工作機制的建立,有利于維護信用主體合法權益,規范行政處罰信息的信用修復工作,將有效提升信用修復效能,減少信用主體“重復修復”“多頭修復”,從而進一步優化全市營商環境。
最后,市發展改革委、人民銀行市中心支行特別提醒廣大市民,要正確區分“行政處罰信用修復”和“征信修復”,防范“征信修復”陷阱。在我國并不存在“征信修復”等說法,凡是聲稱合法的、商業性、收費的“征信修復”都是騙局,市民一定要提高警惕,以免上當受騙。
濰坊企業服務共享平臺(www.51yusen.com)專注于企業信用管理、企業行政處罰信用修復、招投標信用報告出具、AAA信用等級評價等工作。
濰坊企業信用報告、濰坊企業信用修復、濰坊企業AAA信用等級評定、濰坊企業信用管理培訓、濰坊保安行業信用平臺、濰坊家政行業信用平臺、濰坊勞務外包、濰坊代繳社保、廈門代繳社保、深圳代繳社保、濰坊雇主責任險、濰坊企業稅務籌劃、濰坊特殊工種培訓、濰坊上崗證辦理、應急管理廳操作上崗證、濰坊行政處罰信用修復、濰坊環保處罰信用修復、濰坊國家企業公示系統信用修復、濰坊信用中國信用修復、濰坊天眼查信用修復、濰坊企查查信用修復、濰坊啟信寶信用修復、濰坊愛企查信用修復 電話18660611315(微信同號)